莒滕氏迁出地九里山考
莒滕氏迁出地九里山考
我搜集的莒滕氏族谱里记载滕氏家族在400余年前明初从东海郡九里山滕家屯迁出,据考证,应该是现在的连云港市赣榆县九里乡滕官庄村。很值得我们前去考证!期待。
山东境内郯城以南,古时皆属于东海郡;《重修莒志》载:
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,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,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,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,分三支,今传至十七世。
实际上,“东海”、“海州”、“当路”或“荡芦”、“当芦”,亦包括诸姓族谱中的东海“云台十八村”,在明初大移民中,多数都只是浙西、苏州等南方“狭乡”之民北迁“宽乡”的一“集散地”或者说是“中转站”,只不过各家“歇脚”的地方不同而已。
这,从明初日照周边的移民史中亦可得以印证。
彭煜文、史星先生在《胶南移民考》中记:
明代……胶南的移民基本上都是……从山西洪洞、江苏海州等地迁来屯种的……据不完全统计,洪武至永乐年间,先后有山西、江苏、安徽等九个省的移民相继进入胶南……从海州来的移民大部分是和山西移民一样由朝廷组织的,也有一部分是为了躲避元末明初江苏猖獗的倭寇来到胶南。有53个村来自海州荡芦村,另外还有的来自南城、戴村、东坎庄、三槐堂、云台山、张水沟等村。
滕兆宁先生在网上发帖:
日照滕姓是明洪武年间从江苏东海(今连云港一带)迁来,之前的家谱我未能考究到,之后比较详细。我们这里的辈份是:培、以、肇、怀、熙、修、佩、继、瑞、既、敦、元、履、始、善、乃、其、昌。日照一支有大分支到登海(胶东半岛一带)……往上考我估计应出自无锡滕氏。
“东海”当然也有的记为“海东”,这也许是记误或者说就是也称“海东”;例如日照的《海曲焦氏族谱》称“始祖于元朝末年自海东杏黄村迁来照邑”。临沭《英氏宗谱》:“原籍海东当路村,今海州灌云县。大明洪武年倭寇扰乱沿海各处,逃难来山东省郯城县东北”。《英氏始迁祖碑记》:“明中叶倭寇横扰沿海,居民悉令内徙,英氏之始迁祖自海东携家避地,爰宅与此。”三是“红蝇赶散”。或“洪军赶散”。据山东沂水县提供的四五十种家谱记载,洪武初年由海州迁至沂水的几十家,都是因“红蝇赶散”。山东沂水县衢庄《胡氏家谱》记载:“原籍海东黄泥岭,明洪武‘洪军赶散’,居兰山第一峪。”沂水县夏庄《高氏家谱》记载:“我高氏始祖海东野鹊窝(可能是黄窝)人也。前明之初避洪军迁居夏庄。”。
东海十八村:元代至元二十年(1283年)设于云台山区得东海县入朐山县,云台山地区先后隶属海州路总管府、海宁府、海宁州。明代至清顺治十七年(1660年)属海州,时云台山地区18个村庄,编为7里。顺治十八年(1661年)至康熙十七年(1678年)裁海时被弃为界外,复海时设东路镇合西路镇,辖18村,编为9里,仍属海州。《续金瓶梅》载:“但见:高峰突兀,巨海汪洋。黑风口浪卷千层雪,人度孤帆;白石渡潮涌几家村,僧归古寺。倒座崖,观音名刹;延福观,元始天官。苍松古柏,掩映金阑银台;瑶草滇花,恍饱蓬莱固苑。南北磊,古洞幽深,十八村,贤人隐迹。四面灵山福地外,千家烟火蜃楼中。” “又买了两张云台山十八村出贤人的图儿,那锯树留邻、耕牛护主的故事,件件俱有。依旧上了原船,回淮城来。”当路村、诸吴村、诸韩村、大村、小村、诸麻村、平山村、石城村、凌洲村、水流村、诸季村、南城(东海城、临海镇、凤凰城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