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

滕氏宗亲山东滕州祭祖及滕国文化研学游活动

发布时间:2021-12-01   点击:
滕氏宗亲山东滕州祭祖及滕国文化研学游活动

撰文|何锡涛

编辑|滕余国

2018年8月24日华夏滕氏后裔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来到祖籍山东,会聚于曲阜国际大饭店,不同的面孔带着相同的愿望回家祭祖,敞开心扉叙旧事,拉家常,因为我们都是一脉相传的滕家人。

滕富强,1948年生于江苏徐州,现为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、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彭城分院副院长、中国国画艺术书画院院士、中国梦大型书画创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副主席、中国老子同道会江苏分会副会长。也应邀参加活动,香港某杂志社记者。

一、殷商滕国与滕地

滕,是古代国名,也是地名。《国语卷十晋语四》云:“凡黄帝之子,二十五宗,其得姓者十四人,为十二姓。姬、酉、祁、己、滕、箴、任、荀、僖、姞、儇、依是也。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,故皆姬姓”。史家以为,上古十二姓,是黄帝子嗣中十二个方国,或十二个部落。这里的滕,史称皇帝滕。

二、周代滕国

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姬发灭纣,建立西周,同年四月,祭于周庙,封建诸侯,兼制天下,立七十一国,兄弟之国十五人。周文王十四子,武王庶弟叔绣封于滕地为滕侯,称周代之滕。这个滕地就是殷商滕国之地,卫辉滕邑。卫辉滕邑是叔绣始封之地,今之滕州是叔绣祖长子滕恭公伦的移封之地。公元前1046年叔绣封滕,建立周代滕国,经西周、春秋、战国几个历史时期,公元前298前296年,秦国受到齐、魏、韩三国联军的进攻,赵、宋二国也正是利用大国交战的时机,分别灭掉了中山国和滕国。此时滕国系已传三十一世,故有滕传三十一世之说。原来宋国灭滕后,滕国还有一段再度复国而延长十年的历史。公元前296年,赵国争夺君位发生内乱,秦国趁机以“存亡继绝,固危扶弱,定无罪之君”之名,“复起中山与滕”,以便争取人心“实伐三川而归”,见《赵策四》《田敬仲完世家》。据历史记载,公元前287、286这两年内,齐王曾多次向宋发动进攻,“三覆宋,宋遂举”《燕策二》,经过三番四次的进攻才攻下来,最后宋王偃逃到魏国,死于温,宋国灭亡。之后秦、齐二个大国以牺牲小国为条件,各自发动兼并土地的战争,于是齐湣王在周赧二十九年乙亥(公元前286年)在灭掉宋国的同时,顺道灭掉了滕国(《滕县志·滕世家》滕国亡于“周赧王之二十有九年【公元前286年】也”)。此时滕国王系实为三十四世。历28世、34任王、共761年。

滕国故城位于滕州市姜屯镇滕城文公台。滕州市隶属枣庄市,在山东省南部,北接邹城,西临微山湖,县境内文化遗存非常丰富,比较著名的有:新石器时代的北辛遗址、岗上遗址,商周时期的前掌大遗址,薛国故城遗址,滕国故城遗址,庄里西遗址等等,土地肥沃,荆河自城东北流向西南,又有支流小荆河,故城就坐落在两河交汇处,兼有灌溉之利,地理位置非常优越。加之这一带地区的人民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,因此,虽然滕国国家弱小,却经历761年,堪称治理小国之典范。


遗址上幢文公楼,历史久远,是滕国故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公元前325年,滕文公继位为国君,建文公楼。后为战火所毁,明代正德三年(1508年)修建真武庙,十年浩劫时遭严重破坏。1991年滕州市政府拨专款重修,历时一年竣工,2006年又再一次进行了维修建设。新建的滕文公楼,主楼坐北朝南,建在原来的七米高的灵台石基上。文化楼内有三座铜像,中间的是滕文公,左边是滕文公的太师然友,然友两次去现在的邹城拜见孟子,求教治国方略,被人们称作“使世子名闻诸侯者,然友之力也”。右边的是毕战,滕国人,滕文公的左相。滕文公派他问孟子井田之事,是滕文公行仁政的功臣。

滕国之封,《史记.陈杞世家》记载:“滕、薛、驺、夏、殷、周之间封也。”《索隐》:“滕不知本封,盖轩辕氏子有滕姓,是其祖也。后周封文王子错叔绣于滕”。文献记载不详,只知滕为黄帝之后裔,周武王建立周朝后,将周文王的儿子名叫错叔绣的封在滕,建立了滕国。据清人于鬯《战国策年表》、周慎靓王三年(前318年),滕国为宋所灭。周赧王二十九年(前286年),齐国又灭了宋国,滕地归齐,后又归楚。秦朝时设置滕县,汉朝改为公邱,晋亦因袭此名,刘宋南朝时废。后县名迭更,县治东迁,古城荒芜后渐成村落,滕国故城保存情况比较完好,清道光时修篆的《滕县志古迹考》载:古城“城周二十里,内有子城。”证明当时城墙形状尚可大约见到,直到今日,城墙残迹仍然依稀可寻。外城略呈长方形,东西略宽,在外城西墙南端,尚存有堑壕,当为昔日护城河之一段。内城,亦即子城在外城中央位置,亦呈长方形。由于近百年来,村落居民抵御兵、水之患,在原城基上筑土建墙,使整个子城保存较好,高出地面2米~3米。子城内还有多处遗迹东北有高台,俗称文公台,传为滕国国君宫殿所在,台下有水池,名为“灵沼”。子城外东南角亦有一高台,相传即“上宫遗址”。1979年春,在滕国故城遗址东南部进行过局部的钻探,共探明周代墓葬座、车马坑1座,证明此处可能是滕国国君的墓地,然而,由于没有进行考古的发掘,上述的诸多推测都需要日后的考古发掘去证实,还无法作为定论。

在滕国故城的遗存中,以“上宫遗址”较为著名,因为它与我国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孟子(约前372-约前289)关系密切。战国早期,滕国的国君滕文公姬宏目睹诸雄并起、兼并日益加剧的困难局面,立志发愤图强,谋求国家强盛的方法,他遂在城内修建上宫,将儒家领袖、亚圣孟子请到宫内,求教治国方略《孟子·滕文公》“滕文公问曰:‘滕小国也,间于齐楚;事齐乎?事楚乎?’孟子对曰:‘是谋,非吾所能及也;无已,则有一焉;凿斯池也,筑斯城也,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,则是可为也。’”大体意思是说,决定这种亲齐亲楚的策略不是我能做到的,不得已,则有一个办法,把池(即护城河)凿好,把城筑好,团结人民坚守着,人民尽死力捍卫,不逃跑,这样做也可以成功,孟子并非不能为其出谋划策,然而,他的思想强调的是更深层次,就是只要把国家治理好,人民安居乐业,愿意归附,即使是小国,人家也不敢小看你,大国更不会来欺负你,这才是治理国家的上策。

滕文公与孟子的对话还有很多,都记录在《孟子》一书中,滕国之所以能够在大国之间的夹缝中存在700多年,虽然有大国均衡的外在原因,其治理国家、团结人民的内因也是不可忽视的。到了战国中期以后,走向统一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,随着“战国七雄”争霸局面的结束,滕国灭亡后的90多年后,秦始皇统一了中国,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,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。滕国作为一个小国,亦曾谱写了山东古国史的一页,古道西风,让我们的目光穿越村落、河流乃至时间,定格在三千年前的一座古城,探寻着什么是记忆,什么是繁华,什么是永恒……


上宫馆

上宫馆遗址位于河边外城的东南隅的河岸上,是儒家大师孟子来古滕国拜访滕文公所歇居于古滕国内的高级宾馆。

1958年8月,毛泽东从河南到山东视察,专列在兖州稍停。询问时任济宁地委副书记兼滕县县委第一书记的王吉德,“滕小国在哪里?孟子在滕小国的古迹还有没有?”“滕文公请孟子来讲学,孟子馆于上宫嘛。上宫还有没有?”把毛泽东戏称为“滕小国的国王”的王吉德难为了一下,没有答出来。伟人所提及到的”孟子馆于上宫”的就是在外城东南角的“上宫馆”。